慎用“开除”两字

又看到blacksoil上有消息了,一校留宿结果两人退学。气愤之余,有些感慨。

如果将四年的大学生活放大到整个人生,那么校规则对应于法律,于是乎“勒令退学”
、“开除”就相对于“死刑”。

记得前一阵子有关于废除死刑的争议。正方认为死刑过于残酷,即使当事人想悔过自新
,却也没有机会了,何况要造成了一场家庭悲剧。反方认为罪当致死,不杀不以儆效尤

怎么说呢?双方都有道理,毕竟死罪之人,做过的事情是罪大恶极。所以现在最现实的
办法是死刑少用,慎用。所以最高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。这都可以说是时代在进步。

但是当我们看看最开始的假设,却发现高校的“死刑”,确实用的太狠、太泛。让人想起了奴隶封建时期,有无数种罪状可以致人死地。想想前几天发生的作弊退学事件,别人读了四年,你却给他一次死刑,他什么都没有了。看看他那封悔过书,你难道就不同情他吗?

诚然,作弊该罚,留宿该罚,那些说他们活该的人本身没有错,因为校规上的确白字黑字写着开除。

但是,我们为什么不想一想,那些校规合理吗?中国有那么多的合理不合法的案件,说明中国的立法有多么的落后!校规的出台,我不清楚,但是应该也没有那些所谓的法律专家专业吧。

高校,本当是一个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。平时学校老师为什么不教育?寝室老师为什么不查房?有人给我们讲过校规吗?出了这种事情,学校什么责任都没有,就说是学生的错。学生错有,你为什么不教育他?出事情了,却找学生当替罪羊,这叫负责任吗?
可以这么说,作弊、留宿,学校、老师应该负主要责任。

回到这件事情上,我们不能指望中国像一些国家一样消灭死刑,但是可以对判处死刑慎之又慎。那么在学校里,我们也不能指望废除开除这种一了百了的做法,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一些
可教的孺子手下留情。将绝大多数的违反校规的行为通过教育的方式解决。

即使杀死人还有正当防卫一说,为什么作弊、留宿就是无条件“死刑”呢?说句不好听的,
那就是草菅人命。你悔的是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一生啊。

老样子,放上去又是一顿吵。不知道为什么又发不了文章了。什么破BBS,B4。

原创only

看到很多blog的内容很多都是转载别人的文章,自己的感受很少很好。其实我觉得Blog不应该是一个消息的中继器或者是记事本。

在我看来,blog应该是自己感情的宣泄之处,或是自己展现自己的idea和收获。而不是人云亦云,或是将有用的东西摘抄下来,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,完全可以用FF的scrapbook。

对于我来说,blog只不过是省了写日记的纸和墨水,让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分享。在这个烦躁的年代,拥有自己的一片净土,不是更好吗?

对于Mvision,绝大部分都是我自己的感受。如果不是原创的话,我也会标记出处。

热啊

实验室的条件实在是太恶劣了,暖气烧的热死了。屋外零度左右,屋内二三十度。忍了这么久,终于做了一个决定。

今天翻出一条短袖Tshirt,老妈硬要给我的,超级Q的那种。不管了,直接穿上了。

这下好多了,整个世界凉爽了。我估计是今年哈尔滨最早穿Tshirt的人了吧,哈哈

最美

中学就学过,今日回顾,别有一番情怀

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取次花丛懒回顾,半缘修道半缘君

沧海水,天下水之大也;巫山云,天下云之美也。
经历过沧海水、看过巫山云的人不再以其他地方的水云为美。元稹心目中的那位意中人,他自认为天下佳丽中之最佳者;除此之外的美丽女子,在他眼中看起来,也就算不上美了。

这么多年了,读起来唏嘘不已,莫非心中还真的只有一个“她”?

蜕化

我们,当不见了好奇,不见了任性,不见了纯真,还有什么?

失去了好奇,得到了理性;
失去了任性,得到了责任;
失去了纯真,得到了世故。

你是否还会问别人究竟有没有ET?
你是否还会追问妈妈自己从哪里来的?
你是否还会缠着父母要这要那哭个不停?
你是否还会去钓龙虾捉蚱蜢捞螺蛳弄得一身泥?
你是否还会为别人的一句赞赏开心一下午?
你是否还会给路边的乞丐五毛钱,或是给警察叔叔捡到的一分钱?

好久以前的事情了,似乎都是傻事。我会觉得问的事情是那么无聊,自己向往的那些玩具是多么的幼稚,乡下池塘泥地也太脏了,别人的赞赏也许不过是敷衍,乞丐很多都是假装的,给警察叔叔一分钱也太少了……

当我们失去所有的童真,我们也就蜕化了,破茧而出。好事还是坏事?我们得到的东西比失去的多吗?

春天来了

洗完澡,出来,摸了一下变硬的发梢,叹了口气:春天来了。

自从到了哈尔滨,冬天我就养成了这个习惯,洗完澡出来后会摸一下自己的头发。 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很容易的就将湿漉漉的头发给冻硬了,就像一根根细长的针,起到了很好的定型效果。

平常是刚出澡堂几步就定型了,今天却要拐一个弯的时候才出现这种效果,看来春天真的是来到了。看着吧,过几天天气就会变暖和的。

ad for gmail

刚才在用gmail的时候,无意中发现了界面右边的广告好像与邮件的题目有关.试了几次,果然如此.

比如,题目是”祝XX生日快乐”,广告就是送花之类的.如果题目是linux内核之类的,那广告就变成了一些关于linux的技术文章.

看来传说中的google 针对不同用户投放的不同广告还真的很不错.当然也有失效的时候,例如题目是星座的话,广告好像是一些无关的了.哈哈

火箭输了

哎,输给马刺了.

球迷们又有话说了,一个houston的家伙说是要交易掉TMAC,换一个AK47过来.看到这个消息,我赶紧去rocket的官方论坛上看看,果然如此.

不过看了一看回帖,大家似乎没有什么兴趣.还有搞笑的呢:

路人甲: Are you a Jazz fan in disguise?

路人乙:Give T-Mac a break, he put this team on his back and carried it for a year and a half, realistically who wouldn’t have back problems after carrying somone like Yao that long!!

总结出两点:

  1. TMAC是偶们的Superstar,交易谁(也包括Yao)也不能交易他呀
  2. TMAC已经是一个玻璃人了,哪支球队还敢要他呢?何况,Kobe,Perice和Wade也不回来呀

最后,我们都给出了最衷心的祝愿,希望这个赛季TMAC就好好的休息吧,把自己给治好了,身体上以及精神上的.

扫盲:-zilla的来源

如果你上过网,你应该知道mozilla。代表作为mozilla firefox。
如果你开发过比较大的系统,应该知道bugzilla

诸如此类,很多软件以zilla结尾。你知道这个东东是哪里来的吗?

其实这是起源于电影。1954年,日本第一部哥斯拉(Godzilla)电影诞生。从此作为一种经典的类型片——怪兽(Monster)片而成为热潮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小成本低制作的的电影非但没有被观众厌倦,反而是借着电视机的普及进入了大众的荧屏。第一部哥斯拉与其说是怪兽片,不如说是灾难片更为合适。对人们恐慌心理的深入刻画也博得了诸多好评。而之后的哥斯拉电影逐渐陷入程式化,但却越来越大的扩展了它的影响。最后,飘洋过海,到了USA。

Godzilla

也许美国人对卡通娱乐之类的感兴趣吧(Debian的各个发布版的代号sarge,woody都是来自Pixar的电影“Toy Story”)。所以,这头怪兽Godzilla就成了好多人的宠物。

因而,像mozilla就是用了怪兽的形象,哈哈。这回知道了为什么mozilla的主题是一头大恐龙了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