桐乡,已不是那个桐乡了……

在回家的车上就听说了桐乡又开了两家大的超市,而且是在离市中心很远的地方。我不禁问,开得这么远,顾客怎么回来呢?其实,后来我才知道,桐乡已经不再是那个“碗口梧桐镇”了,已经扩大了十倍以上,所以那几个超市的客源应该不会差。

每次回家,我都在想,这是我去年住的那个小镇吗?似乎还有一些往日的痕迹,但是新的元素到处都是,似乎至少一半的楼房是新建的,一般的街道是新修的。

这几年回家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,经过反复观察和反省,终于明白了——原来是大家说的话。在我在桐乡的十几年中,周围的人的口音都是一致的。江南的方言就是这样:每一个镇,每一个乡,甚至每一个村都带有不同的口音,你和一个人交谈三句话,就能判断这个人是乌镇的,还是崇福的,还是梧桐镇的,更不用说是什么杭州或上海了。我本人对这些倒不怎么感冒,爷爷有一口浓浓的山东口音,奶奶有淡淡的濮院口音,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。但是,这个环境似乎这几年突然变大了。第一,只觉得街上的桐乡话似乎相当边缘化了,许多是桐乡其他地方的口音,似乎有一点不习惯,但是慢慢的会好起来的。我在北大不是也遇到超过60%的非北京人吗?第二,大家似乎都说起普通话来了。超市是最明显的,买食物的服务员、看门的门卫,都说普通话,尽管我听起来听别扭(江南的话里常常带有“的来”,“的呀”什么结语词,我听起来是在受不了)。
结果问题是,我不想先和别人说话,因为我不知道他会哪门语言。今天我去菜市场,到处都是方言,很熟悉,但是听起来耳朵很“痒”,那种感觉真的很有意思。

桐乡地方大了,楼房高了,人也多了。对于它,我也似乎更陌生了,抑或,更熟悉了?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