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知之学,知行合一

一直在看当年明月的《明朝的那些事儿》,基本上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课。

以前看王守仁,当年明月似乎对王守仁的“执行合一”的思想很崇拜,用了很大的篇幅写,他觉得是中国明朝之后最重要的哲学思想。最近看到徐阶,他算是王守仁的传人吧。少年得志,但是因为轻狂得罪了权贵,发落外地,经过十年的磨练,终于悟得了心学的真谛。

我觉得当年明月说的很有道理,我摘抄一段:

我的一位哲学系毕业的好朋友曾经这样对我说:大学里不应该开设哲学本科专业,因为学生不懂。

这是一句至理名言,作为这个世界上最为高深的智慧,哲学是无数天才一生思考、生活的结晶,他们吃过许多亏,受过许多苦,才最终将其浓缩为书本上的短短数言。

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人是不会懂得这些的,他们太天真,太幼稚,他们或许能够在考试中得到一百分,却不可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含义。所以他们虽然手握真理,却无法使用,满怀热情地踏入社会,却被撞得头破血流。

……

说教没有用,礼仪廉耻没有用,忠孝节义也没有用,这些玩意除了让人昏昏欲睡外,并没有任何作用。

在剥除这个丑恶世界的所有伪装之后,徐阶终于找到了最后的答案——利益。

胸怀天下、舍生取义的绝对道德确实是存在的,可惜的是这玩意太高级,付出的代价太高,从古自今,除了个别先进分子外,大多数人都不愿消费。

利益,只有充足的利益,才有驱动人们的魔力,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,极其的残酷,却异常的真实。

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,徐阶终于明白了知行合一的真意,无论有多么伟大正直的理想,要实现它,还必须懂得两个字——变通。只有变通,只有切合实际的行动,才能适应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。

也许我们接受了太多的正规教育,以至形成的价值观太正确、太绝对了。但是世界是多元的,圣人之道未必能用于小人。

也许我还太小,无法理解心学的真谛。希望如果有一天,我真的领悟到了,那时候我还没有变的像采尼那么疯。

2 thoughts on “良知之学,知行合一”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